早期教育中孝是教育的核心,孔子主张这三个阶段
发表日期:2018-11-09 15:15:06
作者来源:周老师
浏览:273
在过去的早期教育中,人们常常称赞一个孩子:“你的家教真的很好”,现在却越来越少了。父母对孩子说的更多的是:“分数考了多少?”“外语成绩怎样?”“快去写作业。”
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人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孔子主张将孩子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:
第一阶段是“孝”,即强调家庭教育;
第二阶段是“信任、爱群众、爱人民”,即社会教育。
第三阶段是“如果你有余力,你就会学文学。”
这三个教育阶段是有顺序的,必须完成第一阶段才可以接受社会教育,有了前面两个基础,才可以接受文学熏陶。
然而,今天的孩子,已经远离了“孝道”这个词。在家里,爷爷、奶奶把剥好的水果切成块,用叉子喂孩子,劝说道:“再吃两块,就得练钢琴了!”早教中,晚辈对长辈的“孝”颠倒了,然而这种颠倒是被社会大潮所冲倒的,因为利己主义在教育界已经泛滥成灾。更多的早期教育理念中,背离了传统教育中责任的担当,孩子在长辈的溺爱中丢失了自我,教育的核心失去了价值,这是教育的悲哀,更是孩子的不幸。
现在的孩子,少了出去游玩的机会,每天的作业逼迫着孩子不得不去完成;大街小巷,除了早晚上放学,几乎见不到几个孩子,他们被关在家里闭门造车,这种扼杀天性的应试教育让孩子少了集体游玩的机会和环境。孩子们少了交流,没了谦卑与责任,然而这样的早期教育是失败的,因为它缺乏人本教育的精神。